为全面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不断提高我市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努力构建和谐深圳效益深圳,促进国际化城市建设,特作如下决定。
一、把发展文化产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1、充分认识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党的十六大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这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大战略部署。近年来,随着高新技术向文化领域的广泛渗透及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文化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迅速崛起,在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劳动就业、提高服务业水平、扩大对外影响等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提升产业竞争力、增强城市综合实力的必然选择。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将文化产业培育成我市第四大支柱产业。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的高度出发,深刻认识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像抓高新技术产业一样切实把文化产业放在突出位置抓好抓实,实现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2、明确我市发展文化产业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和建设国际化城市的要求,继续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的理念、思路和体制,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作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企业生产经营的主体作用,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满足广大市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3、确定我市发展文化产业的总体目标。博采世界文化精华,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挖掘我市人文和自然资源,实现文化与市场的对接、文化与科技的结合、文化与财富的转换,促进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到2010年形成以文化产业集团为龙头、多种所有制文化企业共同发展,体系完备、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竞争有序、市场繁荣、效益显著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以上,城市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比重提高到20%左右,文化产业成为我市重要支柱产业,深圳成为具有国内领先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发展中心城市之一。
二、创新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4、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继续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逐步理顺政府与文化企业、文化市场之间的关系。要实现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互动,通过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事业。政府管理要从以行政手段为主逐步向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转变,将重点放到产业规划、市场监管、政策支持、法规建设、公共服务上来。
5、发挥企业在产业中的主体作用。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继续推进报业、广电、发行三大文化集团体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创新经营管理机制,使之成为主业突出、规模化程度高、核心能力强的文化集团。要积极稳妥地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工作,使之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组建演艺集团,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文化资源的利用率,提高节目创新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品牌推广能力,逐渐壮大我市演艺市场。要进一步发挥华侨城集团等在文化旅游、影视传媒、歌舞娱乐业、创意产业园区、数字视听产品等方面的优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要大力发展不同所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努力形成以产业集团为骨干、各类中小型文化企业共同发展的文化企业群,不断壮大我市文化企业的总体实力。
6、加强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坚持责、权、利相统一,管人、管事和管资产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国有文化资产管理办法,实施对国有文化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评估、监测、考核办法。规范国有文化资产授权经营管理模式,有效监控国有文化资产的运行,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
7、推进文化领域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国家鼓励发展的文化产业,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投资机制市场化的文化投融资体制。允许民营资本和外资依法进入文化领域,利用国外先进的管理、技术和资金,提高我市文化产业的水平和质量。鼓励金融机构在独立审贷的基础上,适当向文化产业倾斜,在文化企业的设立、项目投资、兼并、收购、上市等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探索建立知识产权型无形资本的信贷体系。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吸引风险投资机构进入文化产业,鼓励风险投资基金参股、收购、兼并各类文化企业,畅通资本退出渠道。建立文化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8、培育和规范文化市场体系。文化市场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是连接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的桥梁和纽带,要进一步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培育。要加强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准入、生产制作、市场营销的监督管理,对关系到国家文化安全的项目进行严格把关。继续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加大执法力度、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建立“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体系,以规范促发展,以管理促繁荣,为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市场环境。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文化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企业快速成长。
9、建立和健全中介组织。支持、鼓励行业协会在规范会员行为、制定行业标准、维护行业权益、规范资质认证、组织行业交流、加强政企沟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积极发展文化中介组织,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和开办文化中介服务机构,鼓励开展文化的经纪、代理、推广、咨询和组织业务,充分发挥文化中介服务对文化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搞活流通环节,活跃文化市场。
三、加大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力度
10、将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十一五”规划。《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十一五”规划)是我市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要按照“产业第一”的方针,在“十一五”规划中科学统筹各类产业的布局,形成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相互推动、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要在认真调研、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国际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编制《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挖掘、整合文化资源,形成合理的文化产业发展布局,增强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要做好文化产业近期建设规划,实现长期规划与短期安排的有效结合。要探索建立科学的文化产业统计评价制度,使之成为分析研究决策的基础。
11、加强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整合、优化现有资源,集聚产业要素,以产业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模式,坚持产业的集约化发展,规划建设一批文化产业基地和产业集聚区,重点建设国家动漫游戏产业基地和印刷产业基地、文化产品出口基地。推动构建创意产业孵化器,加强文化产业公共技术、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推动文化创意企业的快速成长,打造并完善文化产业链,提升文化产业结构,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文化产业群。
12、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文化产业资金投入的力度,优化财政在文化领域的投入结构和投入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支持有市场发展前景的文化项目的产业化,支持关键技术的开发,支持文化产业链的形成。要制定与产业导向相配匹的资金使用办法,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放大财政资金的投入效应。
13、高质量地办好“文博会”。要在中央指导下,与各主办单位密切配合、精心组织,按照“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搭建平台”的思路,坚持市场化模式、明确专业化方向、突出国际化特色,把“文博会”办成我国重要的综合性文化会展品牌,办成像“广交会”那样的中国文化产品出口交易会。要强化交易功能,促进国内外文化信息、项目、人才、产品、资本和技术的汇聚,推进国内外文化产业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打造集文化产品展示、文化产业要素交易和文化产业研究交流为一体的平台。
14、打造一批文化产品品牌。品牌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集中体现。要充分发挥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和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抓住我市建设“自主创新型城市”的契机,大力培育文化精品,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扶持和宣传,发挥它们在自主创新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引导和推动文化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文化与高科技的紧密结合,提高文化产品与服务的附加值,增强文化企业的品牌意识,以品牌带动产业优势的形成。
15、在开放性环境中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强国际文化产业合作,构筑文化产业发展的广阔平台,积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增强深圳文化产业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能力,支持和鼓励文化产品的出口,制定文化企业走出去的配套保护和扶持政策,不断扩大文化产业的国际文化市场份额,提高深圳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拓宽国际文化贸易渠道,使深圳成为全国性文化产业出口基地。鼓励深圳文化企业与国际文化产业集团合作,拓展深圳文化产品的国际市场空间。吸引国际娱乐传媒集团和大型娱乐设施落户深圳。探索组建中外合资影视节目制作公司,进一步开展印刷、动画加工制作和音像制品分销(电影除外)的对外合作。在影视、动漫、印刷、设计、工艺美术等行业领域培育一批大型外向型文化企业和文化项目。
四、营造良好的文化产业发展环境
16、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加强对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工作的领导,制定政策规划,整合行政资源,实施统一管理,提供公共服务。各区、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协作,形成合力。要加强督促、检查和考核,确保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部署落到实处。
17、完善法规体系。充分运用法律和政策手段解决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遵循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结合实际情况,抓紧制订出台《深圳市文化产业促进条例》等法规规章,及时废止、修改不适应文化产业发展形势的规范性文件,为文化产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具有前瞻性、实效性、可操作性的法制体系。
18、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各级领导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重视文化人才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文化人才发展环境,优化文化人才资源配置,促进文化人才集聚,鼓励文化人才脱颖而出。要完善分配制度,探索鼓励一些拥有特殊才能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才,以知识产权、无形资产、技术要素等作为企业股份参与利润分配;要创造条件,争取吸引一批国际国内一流的文化名人和文化经营大师来深发展和创业,对能带动整个行业发展的文化产业的领军人物或高级人才,实行特殊政策给予引进,在住房、家属工作安排及子女就学等方面给予特殊照顾;要打破各种条件限制,建立灵活的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加强培训工作,打造培训公共平台,重点培养具有创意的设计人才、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和中高级技工人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文化产业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