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
南都记者米燕 实习生吴冰
昨日下午,“深圳市深入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建设文化强市工作会议”在深圳大剧院召开,宣告从“文化立市”向“文化强市”发展战略迈进。《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建设文化强市的决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决定》)等“文化强市”纲领性文件在会议上公布。
八方面做强
昨日下午,在观看一段深圳文化改革发展专题片和欣赏深圳文化精品演出后,“深圳市深入实施文化立市战略建设文化强市工作会议”正式召开,由深圳市长许勤主持,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及市委宣传部部长王京生等市领导,以及1200多名相关单位负责人出席会议。
“深圳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但没有像人们担心的那样成为文化沙漠,反而发展成了一片文化绿洲。”自2003年确立“文化立市”发展战略、2004年召开全市文化立市工作会议以来,深圳在城市人文精神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产业发展、文化精品创作、国际化城市形象塑造、文化体制改革,以及在社科理论、新闻出版、网络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和基本经验。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在会上表示,“从经济指标与影响力来看,深圳是文化大市已经得到全国其他城市的认可”,并连续三次获得“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的称号。
会议印发和颁布了的《决定》正式启动了“文化强市”发展战略。《决定》确定深圳将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创造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打造现代国际文化名城等八大方面进一步做强做大。
王荣指出,在实施文化强市建设时,深圳应该坚持文化改革与文化发展相适应,主流引领与鼓励多样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国际化特征和本土化特色相结合。
多部委力挺
市委组织部、发改委、财政委和规划国土委负责人均作了下一步工作计划,力挺“文化强市”建设。
据介绍,深圳将采取“人才+自主自立+项目”的引才办法,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引导市场需求的高端文化领军人才,并为高端文化人才提供子女入学、住房医疗保险、出入境等“保姆式”服务。
深圳市财政委主任乔家华介绍,“十一五”时期,市财政部门共安排各项文化支出122亿元,年均增长43%,是同期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的近两倍。文化支出占全市财政支出从2005年的1.5%提高到2011年的2.5%,将继续加大公共财政对文化发展的支出,重点保障公益性文化事业和重点文化企业的投入。从2011年起,每年5亿元资金用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2012年,安排公共文化设施用地30公顷。”市规划国土委主任王芃介绍,在“十二五”期间将优先考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用地规划,重点规划一批有代表性的文化产业发展区域。并将在“十二五”期间实施“美丽都市计划”,营造一系列具有特色的城市公共空间。
《深圳市精神文明建设“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作为“文化强市”建设纲领性文件之一,也在会议上公布。建设核心价值体系被认为是文化强市的灵魂。“十大观念”、“深圳质量”和“大运精神”被写入《规划》当中,“深圳学派”建设、“志愿者之城”建设、“关爱之城”建设、“包容之城”建设和市民艺术素养提升工程被列为深圳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工程。
■声音
市民要有阳光心态
“在物质不缺的基础上,人们的困惑、不满等日益增多。”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在会上提倡市民要有阳光的心态,并认为,文化建设滞后是导致人们困惑的重要原因。
———王荣
■亮点
建设“十分钟文化圈”
“深圳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在全国来说是最有活力的。”王荣介绍,文化事业和产业在权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时,“社会效益将放在首位,实现最大”,而其多次提到的“十分钟文化圈”建设颇具吸引力:进一步建立健全普惠型、多样化和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市民文化福利,2015年,将基本实现“十分钟文化圈”。
原特区外将建成一批地标式性文化设施、图书馆资源全市共享,《决定》指出,将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机制灵活、政策激励”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重点在具备竞争市场的公益事业领域向有资质的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市民以低成本享受高雅艺术。
深圳市将掀起第三轮文化设施建设高潮,重点建设当代艺术与规划展览馆、文学艺术中心、宝安书城、龙岗书城等一批地标式文化设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中心、歌剧院等一批重大项目也在规划论证当中,而各区的重点文化项目和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将注重向原特区外和劳务工聚集区倾斜,推动全市文化基础设施均衡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