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永相传 两岸一家亲
——深圳民俗文化参访团赴台交流演出侧记
“你的家住在深圳湾,我的家住在阿里山,从前的时候是一家人,现在还是一家人。”这首名为《我们是一家人》的台湾歌曲,成为了“爱我中华、两岸共咏——首届深台中华民俗薪传演艺”活动的写照。
继7月初,台湾客家演艺文化协会组织宋坤传艺团等一行51人来深圳进行交流演出后,深圳市群众文化学会随后也组织了一支49人的民间民俗演艺团队,于7月底分别在台湾台北市中油国光会议厅、新北市三重区综合体育馆和苗栗县艺文中心带去3场精彩的演出,极具民俗风情和深圳特色的节目,受到台湾同胞的热烈欢迎。
深圳参访团彰显实力
近日,由深圳市群众文化学会和台湾客家演艺文化协会主办,深圳八方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办,深圳市台办和市文体旅游局特别支持的“首届深台中华民俗薪传演艺”活动在台湾闭幕。此次活动在深圳共举办8场演出和联谊活动,在台湾共举办3场演出和3场展览。
在深圳主会场,台湾文化交流参访团给深圳观众带来了最具台湾特色的节目。在台湾,深圳民俗文化艺术参访团带去的节目同样颇具特色。参访的4个民间团体分别是深圳高级中学舞蹈团、辛宽魔幻艺术团、福永杂技团和宝安少儿京剧团,展现了深圳文化艺术团体的实力。
如果说有的舞蹈是讲故事,有的舞蹈是诉痛苦,那么深圳高级中学带来的《阳光女孩》展示的则是一个赏心悦目的画面。作品充分利用群舞造势的特点,通过队形上的对称与整齐的布局,流动上的讲究有序,将观众的视野规范成直排、斜排、八字排、圆、三角、半圆等传统审美图形,并进而在舞台构图的基础上对维吾尔族风格舞蹈元素进行了巧妙的编排。
辛之宽魔幻艺术团表演的《扇韵》是获得文化部文华奖的节目,辛亚飞的精湛表演让观众喝彩不断。宝安少儿京剧团5位小演员以花脸、老生、青衣、花旦等行当表演和联唱完美演绎了《京韵飘香》,赢得阵阵掌声。
福永杂技团的《丰收草帽》,舞台之花绽开,一群活泼灵动的少年映入眼帘,充满希望与灵性的草帽顿时飞舞在舞台的天空,像插上翅膀的精灵,令人慨叹。少年们整齐的旋律像诗歌一般流畅,精湛的技艺功底更是令人过目难忘。
“青春之城”展览展示深圳变迁
此次赴台演出,深圳参访团特别增加一个节目,即在每场演出前以视频播放的形式宣传深圳建设和发展的“青春之城”深圳摄影作品展览,展览由深圳市艺术摄影学会精心制作。这是一个以深圳改革开放30多年建设成就为专题的摄影展,展览内容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城市建设、民俗风情、文化成果、时尚生活……让人们从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中了解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多年来,从当初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人口超过1000多万的现代化大都市的蜕变过程。本次摄影展不但展示了深圳的城市历史和社会面貌,更为两岸文化交流搭建了一个平台,让台湾同胞们更全面地了解深圳改革开放30多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弘扬中华文化,达到薪火相传的目的。
“此次赴台演出3场,深受当地民众喜爱,每一场都掌声不断,特别是在新北,1500多个座位不够坐,楼梯台阶、过道都挤满了观众。”深圳参访团团长邓晓薇告诉记者,“本次深台两岸的文化交流活动中,让深圳团感受最深的是,台湾戏曲艺术学校为了迎接我们,特别为我们创新创作了民俗舞蹈表演,舞蹈把原生态的原住民生态文化、生活文化融入进去,表演者都是年轻学生,这种表现形式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符合文化创新的理念。”
在为期8天的交流演出中,也上演了一幕幕感人故事。福永杂技团有个小演员的手受伤了,而他表演的节目是《力量》,表演完全靠手背的力量,领队老师十分心疼他,不让他出演这个节目,结果他还是要坚持,每场演出前把纱布全部都包得紧紧的再上台,很精彩地完成了表演。还有宝安少儿京剧团的京剧娃,每天演出要提前4个小时化装,尽管很辛苦,孩子们都非常配合。
民间文艺团体助力文化交流
“首届深台中华民俗薪传演艺”由深圳市宣传文化事业发展专项基金资助。活动以最能体现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的民俗文化为切入点,通过两地分别举办交流演出,旨在持续推进两岸文化交流、增强民族认同、融洽同胞感情。深圳市群众文化学会会长杨素贤认为,该活动能很好地引导两岸民众和青少年对中华文化同根同源的理解和认知,增进两地文艺工作者和文艺团体之间的交流融通。
在此次活动中,深圳高级中学舞蹈团、辛宽魔幻艺术团、福永杂技团和宝安少儿京剧团都是民间文艺团体,他们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深圳涌现了越来越多享誉全国的民间文艺团体,他们积极参与文化建设与文化交流。深圳民间文艺团体的繁荣与深圳开放的文化环境、政府文化机制的创新、市场经济的深化等有关。深圳市各级政府部门和宣传文化部门充分认识到民间文艺团体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出台与实施了多项政策措施,为民间文艺社团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摘自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