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群众文化学会积极响应深圳写作人典藏计划
深圳书房开启团体捐书模式
深圳市群众文化学会带来作家作品捐赠给深圳图书馆。深圳晚报记者 冯明 摄
深圳晚报讯 (记者 陈黎) 深圳作曲家姚峰带来了《迎风飘扬的旗——姚锋声乐作品选》,深圳作家朱子椿带来了小说《山脊海腹》,昨天下午,正在建设中的“深圳书房”的书架上又增添了一批沉甸甸的藏书。
捐赠著作来自各个领域
昨天下午2时30分,17位我市各领域艺术家带着自己的作品,一起来到深圳图书馆南书房。
他们都来自深圳市群众文化学会,这是我市群众文化领域中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组织最规范的一个公益性社会团体。
学会会长杨素贤表示,深圳图书馆、深圳晚报共同推出“深圳写作人作品典藏计划”,是为深圳文化积淀和发展做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作为深圳市一个公益性社会团体,群众文化学会尽其所能、鼎力支持和参与本次活动,是义不容辞的职责。
据介绍,学会设有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文化志愿者工作委员会等分支机构,既有群众艺术馆、文化馆、文化站等政府事业单位,还有为数众多的社会文化艺术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文化企业。
由于学会的会员来自多个艺术领域,这次捐赠给深圳图书馆的作品可谓品类繁多,包含文学、音乐、美术、摄影、书法、群众文化理论等多个文艺种类,其中不乏省级、国家级水平之作。除了文字书本外,还有精装的画册和摄影集以及CD光碟。
捐赠仪式上,学会副秘书长黎乔筑表示,学会这次组织捐书得到了会员的积极响应,目前正在准备第二次捐赠活动。
团体捐书模式值得复制
今天,是明天的历史;而今天的“深圳书房”,就是明天深圳的文化积淀。捐书仪式上,深圳晚报副总编辑梁二平表示,深圳晚报将会不遗余力,为搭建“深圳书房”继续努力。他说,今后应当复制市群众文化学会这种团体捐书的模式,在短时间里聚集起一个团体内所有人的作品,效率更高。
接过满满一车的捐赠图书,深圳图书馆副馆长张岩向深圳市群众文化学会的会员表达了衷心的感谢。她向作者们郑重承诺:“我们会将这些作品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惜、呵护。将它们整理、分类、收藏,让以后的人透过它们看到深圳的文化积淀。”
据张岩介绍,深圳图书馆的深圳学派文献专区自去年成立,就开始向社会各界征集深圳人的著作。今年世界读书日,深圳图书馆和深圳晚报共同发出“征集令”后,深圳作者们捐赠图书的热情明显升温,每天都有人通过电话、邮件等各种途径咨询情况、表达捐赠意愿,每天都有作者带着书上门捐赠。
张岩说,建设深圳书房、构筑深圳的文化记忆,是一个由深圳文化人共同完成的文化事业,如今深圳图书馆和深圳晚报联合发出的征集令应者云集,在这样的天时、地利、人和之下,深圳人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文化繁荣。
相关链接
著作人和他们的作品
我是上世纪60年代来深圳的广州知青,写下了40年我眼中的深圳,很希望能与热心的深圳市民共同分享。
——深圳群众艺术学会副秘书长 黎乔筑
捐赠作品:深圳市群众文化文集《簕杜鹃花开:深圳市群众文化发展纪事》
深圳图书馆和深圳晚报发起“深圳写作人作品典藏计划”,将深圳人的作品藏之名山,这对深圳艺术家来说是一件幸事;而作为深圳人的一分子,我们应当支持和参与这项活动,为我们共同的深圳书房贡献力量。
——深圳群众艺术学会学会、著名作曲家 姚峰
捐赠作品:歌曲集《迎风飘扬的旗——姚锋声乐作品选》、《迎风飘扬的旗——姚锋合唱作品音乐会》共6套120盒。姚峰这些歌曲的手稿之前已捐给了深圳博物馆。